找准发展方向 搭建研发平台 形成学科特色

时间:2012-05-18| 访问:718
        2011年9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项目论证会上,我校的无线电智能监测项目受到刘韵洁院士、沈树章将军等专家的一致肯定,该项目被工信部推荐作为授予博士学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2012年3月6日,西华大学无线电管理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国防信息学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沈树章将军、西南交通大学徐扬教授两位高水平的专家分别担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主任。在成立仪式上,沈树章将军表示:“中心的成立不仅标志着学校在无线电领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且标志着这个学科专业建设将走在国内前列。”
  2012年3月30日,国家无线电管理局谢飞波局长一行来到西华,参观 “无线电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听取了工信部重大项目“无线电智能监测网络系统研发”的工作汇报,并观看了该项目阶段性成果的真实演练。谢局长对中心的成立及项目的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十分认可我校与无线电监管部门、无线电监测相关企业的合作模式。他勉励师生们说:“无线电研究在世界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性和前瞻性,希望学校能深入研究,争取更大的成就。”
  无线电,这个神秘的字眼走进了西华人的视野。大家忍不住会问,西华什么时候有了无线电研究方向?两位专家为何选择西华出任研究中心主任?无线电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为什么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工作?
  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近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无线电智能监测团队,寻找该项目在学科建设方面带给我们的诸多启示!
  

  启示1  
  无线电智能监测方向的形成,源于前期研究的积累。“我们是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无线电智能监测方向属于国家重大需求,非常值得研究……”裴铮教授说。
  近年来,裴铮教授所带领的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团队对目前不确定性推理理论与方法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前期承接了一些无线电领域的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团队发现,无线电技术是当代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最引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业。无线电智能监测是获取无线电频谱基础数据、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的必要技术手段,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重大利益和无线电监管产业的发展。于是,团队决定将无线电智能监测作为主攻方向,逐渐形成了无线电监测信号智能分析、无线电监测自组织网、无线电监测数据的信息挖掘与识别三个研究方向。“参与无线电智能监测研究,我感觉自己的科学研究站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很有前景。”团队成员贾年老师说。
  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西华的学科专业一直紧跟时代发展。学校的成立就是为了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办学之初,第一届两个本科专业“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和“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相关。汽车学院从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内燃机拖拉机制造与维修、汽车拖拉机制造与维修,发展到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始终围绕工农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需要;能环学院结合四川及西南地区的流体动力设备制造业、水电能源工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流体动力机械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绩;机械学院针对国产密封件产品的品种及质量无法满足先进工程机械的需要,选择把高参数密封作为突破口,形成了自身特色。
  无论是西华半个多世纪的办学经验,还是无线电智能监测项目的快速发展,都让我们看到,只有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学科方向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当今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更需要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找准学科方向。
 启示2
  “无线电智能监测项目的成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搭建与行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的研发平台。”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院长何明星教授说。
  无线电智能监测团队与四川省无线电监测站、成都九华圆通公司、成都点阵科技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无线电监测设备研究与开发方面进行了紧密合作。
  2009年,团队与四川省无线电监测站共同建立了“无线电信号与信息智能处理”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在学校建立了3个无线电监测I级站,西华成为了全国唯一一所拥有无线电监测站I级站点的高校。该实验室建立后,由学校负责管理、维护和运行,学校研究团队可以调阅分析大量无线电监测数据,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还与四川省无线电监测站、成都九华圆通公司、成都点阵科技等合作进行科学研究,联合开发的“C波段智能监测系统”、异常信号智能识别系统”、“电磁态势动态评价系统”、“多信道分析仪”、“无线电智能监测控件”等研究成果,已经走向市场,得到成功的推广应用。
  2010年,团队与四川省无线电监测站联合研发的“C波段智能无线电监测系统”项目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强的推广价值,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取得,让无线电智能监测团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1年11月,成都军区、四川省无线电监测站联合开展的“成都军区与四川省电磁频谱管控技术联合比武”在西华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电磁频管机构也开始对西华大学在无线电智能监测方面的研究成果表示关注,并提出了科研合作意愿。2011年底,团队又成功申报工信部的重大项目“无线电智能监测网络系统研发”。
  回顾学校学科发展的历史,很多学科取得蓬勃发展都源于搭建了良好的合作研发平台。汽车学院的“四川西华机动车司法鉴定所”已成为四川省重大交通事故的权威鉴定机构,依托该平台催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扩大了学校影响;生物工程学院在食品质量检测领域与四川省食品质量监督局展开了多层次的合作,为地方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人文学院依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以及西华大学和四川省文史馆合作共建的“蜀学研究中心”,加强对外合作,开展学术交流,主办《地方文化研究辑刊》和《蜀学》辑刊,引起海内外学者的诸多关注……
  这些都让我们看到,要积极搭建与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平台,学科建设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启示3  
  学科建设要取得成绩,离不开各个层面的支持。
        无线电智能监测项目在形成之初,就得到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该项目的建设,校党委书记张小南在数计学院调研时反复强调:“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找准方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做出亮点,寻求点的突破。”校长孙卫国、副校长胡丹等校领导多次召集相关研究人员座谈,对无线电智能监测团队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他们要建好平台,再接再励,争取多出成果。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在实验条件、工作量计算、队伍建设方面也对该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
        国家无线电管理局、省经信委、省无线电督查处、省无线电监测站等单位也对该学科方向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多次来到学校指导工作,听取工作汇报,积极支持学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并给予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经费支持。
        无线电智能监测团队立足自身前期研究成果,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与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和科研机构深入合作,共同研发,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快速发展。他们用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赢得了来自各个层面的支持,这些支持也必将进一步推动该项目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学校成立无线电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将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为中心提供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无线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将拥有更好的研究条件。
        在中心的揭牌仪式上,校党委书记张小南代表学校向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中心积极开展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获得新突破,成为学校学科建设的新标杆,为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据中心主任徐扬教授介绍,他们将围绕无线电管理与无线电监测技术,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信息与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和管理工程等学科积极交流、合作,在无线电信号经典处理、无线电监测信号智能分析、无线电监测自组织网、无线电监测数据的信息挖掘与识别和无线电管理行业标准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力争在短期内将研究中心建设为全国知名的无线电管理技术研发中心。

        学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学校坚持差异化战略,走特色强校之路的方针指引下,只要选准方向,形成特色,建好平台,经过不懈努力,像无线电智能监测这样的项目将不断涌现,学校的学科建设一定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新闻中心    曾雅霓   山述兰)

  •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 西华大学(610039) 电话:(028)87720037 传真:(028)87720200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